通訊協定Protocol

IPX/SPX

IPX (Internet Packet eXchange) 是由 Xerox 公司 XMS 格式所衍生的一種網路層資料封包協定,通常用於網路的資料傳輸,Novell NetWare 系統所使用的便是此協定

IPX 使用的封包最大為 64 KB,而為了達成網路上不同訊息的溝通,在 IPX 通訊協定當中,必須傳送 RIP、SAP 等不同型態的封包

在 Microsoft 的視窗作業環境當中,其 NWLink (NetWare Link) 是用來支援 Novell 的IPX/SPX 通訊協定,使得 Windows 95/98/NT 的用戶得以連接上 Novell NetWare 的伺服器

SPX (Sequenced Packet eXchange) 是由 Novell 所發展出來的一種連接導向通訊協定,它可以在 Novell 的 NetWare 當中使用,確保所傳輸的資料能夠正確的到達

通常 SPX 和 IPX 兩種傳輸協定合稱為 IPX/SPX

AppleTalk

AppleTalk 是在蘋果電腦在 1985 年所開發出來的區域網路,這種網路利用Apple 電腦的印表機埠和其它電腦連接,它遵循 OSI 的通訊協定,最多可連接 32 個節點,所以在 Apple 電腦系統當中,其實印表機也是網路上的一個節點,它利用 AppleTalk 通訊協定和 Apple 電腦溝通

AppleTalk 當中包括了資料封包傳輸協定 DDP (Delivery Datagram Protocol)、會談協定 ATP (AppleTalk Transaction Protocol)、名稱轉換協定 NBP (Name Binding Protocol)、遠端檔案管理協定 AFP (AppleTalk File Protocol)

在 AppleTalk 網路當中,工作站在傳送資料之前,必須先傳送一個廣播訊息,表示它想要傳送資訊,當其它工作站都沒有發出廣播訊息時,目前此工作站才可以傳送資料,這種電腦傳輸溝通技術稱為CSMA/CA,它可以避免資料的碰撞

NetBIOS,NetBEUI

初期NetBIO是由IBM所設計,專供小型網路所使用的網路通訊協定。後來IBM又推出NetBIOS Extend User Interface稱為NetBEUI,基本上是NetBIOS的改良版。但究其實況NetBIOS不過是一組命令讓系統可以使用網路,是一個API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而NetBEUI則可說是傳輸協定。

NetBEUI (NetBIOS Extended User Interface) 是 Microsoft 根據NetBIOS 的特性所加強的一種區域網路傳輸通訊協定 (transport protocol),它最早用於 Microsoft LAN Manager 與 Windows for Workgroup,現在 Windows 95/98 與 Windows NT 也都支援這種通訊協定。 因為 NetBEUI 並不是網路層通訊協定,所以它並不支援路徑選擇(routing) 的能力,但也因如此,NetBEUI 是連結速度最快的幾種通訊協定之一。

通常我們將 NetBEUI 用來作為點對點 (peer-to-peer) 的通訊協定,例如兩台電腦直接使用『直接纜線連接』的能力傳送資料時,便適合使用NetBEUI 協定

NetBIOS (Network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是一種應用程式的介面,為個人電腦區域網路的應用程式和作業系統之間的一種介面。NetBIOS 的主要功能是儲存在網路系統當中,和目前電腦相連接的其它電腦資訊

DNA

迪吉多網路架構(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是由迪吉多公司在1974年所發展,用以連接該公司主機型電腦的技術,目前使用第五修正版Phase V。該公司使用DNA架構 的產品稱為DECNet產品

X.25

X.25 是在 1974 年由 CCITT (國際電報暨電話諮詢委員會) 所制定的低速分封交換 (packet switching) 網路標準。由於發展的早而且也是技術純熟的網路,所以幾乎等於分封交換網路的代名詞,屬於類比式網路

它是一種連接導向的通訊協定(在傳送資料之前必須先建立傳送路徑,點對點通訊),定義了使用者終端機和數位通訊設備之間資料交換的程序,這個協定利用分封不定長度的資料包 (datagram) 來傳送資料,目前廣泛用於如 Internet 的廣域網路之中

以OSI7層架構來看,x.25定義了最底下3層的通訊協定:實體層使用x.21介面,鏈結層使用LAPB,定義訊框流向,而網路層則使用PLP定義封包格式,採用錯誤更正演算法,所以傳輸速度較慢

x.25提供兩種虛擬電路的連線方式:PVC(類似專線,經常使用的資料傳輸應用)與SVC(類似撥接式電話線,偶而需要資料傳輸),均屬於類比式網路。後期此類虛擬電路也被Frame Relay所採用

一般 X.25 所提供的速率約在 1.2 Kbps 到 56 Kbps 之間,若用戶的需求較高,則通常使用 Frame Relay 訊框中繼協定

Frame Relay訊框延遲

乃是由X.25演進改變而來,採用與X.25相同的資料分封交換(Packet Switching)的資料傳輸技術。用於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例如個人電腦)與DCE(Data Communication Wquipment,例如數據機)間的介面

使用到OSI的第二層,忽略錯誤更正演算法,較X.25具有較大的彈性。即使如此,還是具有CRC演算法偵測損壞的位元,以便捨棄錯誤的資料封包,但不修正錯誤資料的運作。對於每個虛擬路線的資料流提供簡單的擁塞Congestion控制資訊給更高層的通訊協定作進一步處理

與X.25相同,也是經由PVC與SVC建立虛擬路線。屬於連接導向與一般路由導向不同,不須拉出一條實際的路線,只需透過一條路徑便可進入Frame Relay網路。除此之外,還有NNI(Network to Network Interface)與UNI(User to Network Interface)的通訊協定。即NNI為網路內各網路子區段間的連線協定,而UNI則是使用者與Frame Relay網路間的連線協定

SLIP 網際網路序列協定

SLIP (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 是利用電話線連接網際網路的一種方法,也是利用序列式方式傳送資料,這種通訊方式不像 PPP (Point-to-Point Protocol) 會做封包檢查,所以 SLIP 不具有錯誤偵測及更正的能力,同時也不具有資料壓縮的能力,故其速度較快,但是正確性較差

因為 SLIP 是使用非同步傳輸來傳送資料,所以在傳送開始及結束都有開始位元及結束位元來標示,故其傳輸效率因為多了這些位元而比同步傳輸模式為差。通常 SLIP 和 PPP 都是一般使用者以數據機連接到 ISP 當中所使用的第一階段的通訊方式 (傳送使用者識別名稱與密碼),而 SLIP 是較早期的通訊協定,現今一般大多使用支援錯誤檢查、資料壓縮等能力的 PPP

PPP點對點通訊協定

PPP (Point-to-Point Protocol) 是點對點的通訊協定,在 Internet 上的使用者和它的 ISP (網路連線提供者) 通常是使用 PPP 的通訊協定,利用電話和數據機和 Internet 連上線。 PPP 是一種全雙工的連結層通訊協定,它可以用在兩個路由器 (router) 或是橋接器 (bridge) 之間,傳送 TCP 的封包,所以十分適合用於 Internet 上

除此之外,PPP 還支援 HDLC、Frame Relay、ISDN、光纖網路。PPP 協定可以做到資料壓縮、錯誤更正、自動調正封包順序等能力,在 RFC 當中將 PPP 協定區分為控制橋接器的 BCP、在 IP/IPX 當中所使用的 IPCP、IPXCP,在 NetBEUI 當中所使用的 NBCP,與 AppleTalk 當中所使用的APCP 五種

PPP 與 SLIP 一樣都是需要經過 Modem 的非同步傳輸,而前者因為提供錯誤自動修正的功能,所以一般而言是使用者連上 Internet 較佳的選擇

Mail Protocol電子郵件郵遞協定

在網際網路中,我們必須藉由郵遞主機Mail Server傳遞電子郵件與訊息。所以一般電子郵遞協定可以分為: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負責將使用者所寄出的信件傳遞到指定的主機。乃是一種郵遞主機與郵遞主機間的傳輸協定。如果主機名稱或是收件者帳號有錯誤,則郵遞主機會回復一錯誤訊息的信件。
POP
Post Office Protocol

負責連接使用者的電腦到郵遞主機,取回信件,讓使用者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閱讀信件。如果主機不支援POP協定,則使用者必須自己到主機上讀取信件。例如一般的BBS主機。

POP3表示POP協定的第3版

IMAP
Instan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IMAP為一收取電子郵件的標準協定,屬於客戶-伺服(Client-Server之協定;伺服器依此協定,替客戶端使用者收取並儲存郵件。
一般僅讀取信件標頭,待使用者點選信件後,方才下載信件的內容。

一般收發電子郵件所常使用的軟體有Microsoft Outlook(可啟動Word作為預設的郵件編輯器),與其精簡版的Outlook Express

HDLC高階資料鏈結控制

HDLC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是由國際標準組織 (ISO) 根據IBM 的 SDLC (同步資料鏈結控制) 協定為基礎,所制定的通訊協定,目前是國際間傳遞資料的共同標準,這個標準是以位元組為單位的同步通訊,而在線路當中傳送的資料必須要以封包為最小傳送單位。 HDLC 在實作上可以使用電路交換或是封包交換,支援點對點或是主從架構的網路,所以應用十分廣泛。

SNA系統網路架構

SNA (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 是由 IBM 所制定的一種資料通訊標準,它定義了 IBM 電腦系統 (通常是大型電腦系統) 和其它電腦系統之間的介面,若電腦系統遵循此標準介面,則將不同的系統連接起來是輕而易舉的事,只可惜的是它與 OSI (開放系統互連) 所定義出的七層架構不相容。 SNA 最初必須使用一個專屬線路來連接要通訊的雙方,這個要求在廣域網路上變得十分昂貴而不可及,因此許多系統使用 Frame Relay、閘道器或是橋接器將 SNA 的資料在 TCP/IP 網路上傳遞。SNA 後來演進為 APPN,提供點對點的連接。 要在 Windows 95/98/NT 作業系統連接上 SNA 電腦系統,則可以使用 DLC (Data Link Control) 通訊協定。

WAP無線應用軟體協定

隨著第三代行動電話標準3G的逐漸確立,行動電話及資訊電腦業者希望藉著第三代行動電話的技術,透過無線技術傳輸影像及資訊,實現「資訊無線」的夢想。 為了實現資訊無線的目標,電信業者共同成立的「無線應用軟體協定論壇」(WAP Forum),該組織成立的目的,在於共同發展「無線應用軟體協定(Wireless Aplication Protocol),也就是 WAP 的相關技術。未來 WAP 將成為第三代行動通訊與行動多媒體的通用平台。

透過 WAP,網路資訊及加值服務業者可以透過行動電話將資訊與服務直接傳送給消費者,無論消費者身在何處,資訊隨手可得,從閱讀新聞、確認機位到網路購物、訂票等服務,都可以在行動電話上得知完成。

WAP1.0的版本已經於一九九八年初公佈,WAP 論壇也已經公佈所有無線網路的全球無線通訊協定規格,未來WAP可以讓行動電話製造商、網路業者、資訊內容供應商、應用軟體開發業者,透過數位裝置與行動電話,提供消費者相關服務。 要使 WAP 完全進入生活當中,需要以下三方面的配合,分別是: 一、資訊與服務的供應商, 二、行動電話系統業者,三、手機製造商,透過完整的內容與設備,

才能夠使用WAP的服務,目前諾基亞已經推出支援 WAP 的手機,也和 CNN 合作推出「CNN 行動新聞」,未來消費者在手機之上,就可以看到當日的頭條新聞及重大消息。

GPRS通用封包無線服務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在行動通訊上所使用的技術,這個技術將語音與數據資料整合在同一個頻道當中傳送給GSM手機,這種支援多媒體的通訊技術可以達到115.2Kbps的速率。屬於2.5G的通訊協定

網路時間通訊協定(NTP)

網路時間通訊協定(NTP) 系統程式將系統的時鐘與一部遠端的時間伺服器或時間來源(如一部衛星)做同步處理。 這個應用程式讓您可以設定 NTP 系統程式使您的系統時鐘與一部遠端的伺服器做同步處理

圖(X,Y,Z) Modem通訊協定

Xmodem通信傳輸協定在電腦通信的領域中已廣泛的被採用,它是一種非同步傳輸協定,在1977年時由Ward Christensen所發展,起初是以CP/M的8位元電腦為基礎所設計,Xmodem最初是採用總和檢查 (checksum) 的方式來檢查傳輸錯誤,較新的Xmodem版本則採用16/32位元的CRC,後者較有效率,通常程式中都會同時包含此兩種錯誤檢查方式,若CRC沒有出現在接受端,則由checksum折回檢查,這種傳輸協定稱為Xmodem-CRC。

Xmodem通信傳輸協定中,每一傳輸區段 (block) 為128 bytes(這是CP/M作業系統當中磁區大小),在區段中指定了每個傳輸區段的序號,以避免造成傳輸重覆,並加上1 byte checksum的傳輸資料位元數總合。

Ymodem為一種非同步傳輸協定,它是由Xmodem衍生而來,每個區段可傳輸128 Bytes或是1,024 Bytes的資料,使用者還可以設定以多個檔案傳輸 (例如指定 *.GIF),以便於一次下載多個檔案,此方式稱為Ymodem batch。

Ymodem利用CRC來檢查傳輸時的錯誤,而在傳輸檔案的過程當中,使用者也可隨時中止傳輸中的檔案。Ymodem又稱Xmodem 1K(表示它是Xmodem的1 KB版本) 或是Ymodem-G。
Zmodem是早期一種非常通用的非同步傳輸協定,因為它會將傳送的資料預先編碼 (跳過某些控制字元),所以Zmodem可以在X.25等需要控制字元的傳輸模式中傳送。此外,Xmodem支援16/32位元的CRC,傳送單位和Ymodem一樣是1,024 Bytes,它可以支援全雙工模式傳輸,並且可以使用LZW資料壓縮傳輸模式。

除了比Ymodem通信傳輸協定更具效率之外,Zmodem會先傳送檔案名稱、日期、檔案大小及傳輸區段等資訊,使用者在傳輸過程一開始便可知道這個傳輸工作需要耗時多久,而且隨時可以得到傳輸完成的資料量,若傳輸過程當中發生中斷,還可以由中斷處自動進行接續傳輸的動作,所以在BBS時代,一般個人電腦通訊均建議使用Zmodem作為內定的數據機傳輸協定。

圖ARP通訊協定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 ARP 是 TCP/IP 設計者利用乙太網的廣播性質﹐設計出來的位址解釋協定。它的主要特性和優點是它的位址對應關係是動態的﹐它以查詢的方式來獲得 IP 位址和實體位址的對應

修訂日期:200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