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 是一種由多部磁碟機所組成的磁碟陣列系統 (disk array)。簡單來說,這個系統可以提供磁碟容錯能力,當磁碟陣列的其中一部磁碟機損壞時,作業系統可以根據其它磁碟機的內容,來挽回所損換磁碟機當中的資料。 一般來說,根據硬體特性與作業系統的不同形式的支援。
RAID 有下列幾種形式:
RAID 0 | 不提供容錯能力,資料分別儲存在磁碟陣列當中,可以增加存取速度,但是因為它沒有同位位元的資訊,所以任何一顆磁碟機損毀,則資料也隨之消失。 |
RAID 1 | 使用一片磁碟控制卡連接兩部以上的硬式磁碟機,而資料分別在這些磁碟機上儲存一份 (mirror),當磁碟機有所損壞時,可以由其它磁碟機當中恢復資料。 |
RAID 2 | 使用 ECC Hamming code 來記錄位元資料,不同的位元 (bit) 儲存在不同的磁碟機當中,如此一來四個位元的資料需要七部硬碟機來儲存(多出來的三個位元為 Hamming code)。因為 Hamming code 本身提供了錯誤檢查和更正的能力,所以當某一部磁碟機損壞時,可以由其它六部磁碟機的內容來更正,這也是花費最為昂貴的一種形式。 |
RAID 3 | 不同的資料位元 (bit) 或是位元組 (byte) 儲存在不同的磁碟機當中,而且必須使用額外的一部同位磁碟機 (parity disk) 來儲存同位位元資訊 (parity information),這也是一般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 RAID 形式。 |
RAID 4 | 和 RAID 3 類似,只不過儲存在不同磁碟機的單位是磁區(sector),這個單位是磁碟機讀取一次的基本單位,一樣需要同位磁碟機,但是 RAID 4 的效率比 RAID 3 要低一些。 |
RAID 5 | 和 RAID 4 類似,但是不需要同位磁碟機,因為同位資訊是分別儲存在磁碟陣列不同的磁碟機中。 RAID 6:和 RAID 5 類似,但是它以一個轉換表將磁碟機的檔案完全循序儲存到磁碟機中,因此存取效率較 RAID 5 為佳,並且在儲存之前將資料壓縮,使得磁碟可用空間加大。 |
目前 Windows NT 系統可以支援 RAID 0、1、5,通常 RAID 2、3、4 需要硬體系統 (例如磁碟機控制卡) 的支援,在某些實際應用上,也常常將兩個以上的 RAID 子系統結合使用。
以圖示顯示: